2014年高校自主招生公布多項政策
清華招辦主任談兩大計劃傾向對象
入選“領軍計劃”學生在高中階段須“學業領軍”
清華大學“領軍計劃”認定的學生在高中階段需要“學業領軍”。這是招選的一個前提條件。在成績基礎之上,再考慮學生其他的素質。從清華這些年來培養出的優秀畢業生來看,未來要“領軍”,那么需要有“領軍”的經歷。在高中階段,學生會干部、班長、團支書并不會將太多經歷投入到學生工作中,因此這一塊的比重不會太高。所謂的“領軍”,首先要學業領軍,清華反對唯分數論,但是作為學生評價來講,主體的評價標準當然還是學業。
今年對于申請“領軍計劃”的學生將采用“四位一體”的綜合評價體系,包括高中階段的成長過程評價、清華招生教師的重點考察、到清華進行的綜合考核以及體質測試四部分。
奧賽尖子生將納入清華“拔尖計劃”
今年國家的保送生的制度有了重大的調整,以往學生通過五大學科競賽,以及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等比賽獲得保送資格的機會,今年絕大部分已經無法據此獲得保送資格。但是里面仍然有大批的優秀人才,清華是非常關注而且要選拔出來的。所以今年清華的“拔尖計劃”實際上有一個擴容,會承接相當一部分以往保送生的選拔工作。
四類學生符合“拔尖計劃”招生對象
清華大學招辦表示,2014年自主選拔“新百年拔尖計劃”的招生對象有以下四類:
第一,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省賽區一等獎的高中畢業生。獲得其中2項以上(含2項)省賽區一等獎的同學優先;
第二,高中階段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或“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中獲得全國一、二等獎的高中畢業生;
第三,高中階段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中獲獎的高中畢業生;
第四,除上述全國、國際競賽獲獎外,在其他方面(如學術研究、發明創造、文學創作等)有突出才華并取得一定成果的高中畢業生。
通過者最高可獲得60分錄取優惠
材料審核、筆試和面試通過者,根據成績在限定專業內給予高考總分最高降60分錄取的優惠政策。清華大學招辦特別提醒:學生在申請“拔尖計劃”時填報的專業方向須與特長方向吻合方可通過資格審核;學生在高考中填報的專業須與自主認定的限定專業一致方可享受到“拔尖計劃”的自主優惠政策。“新百年拔尖計劃”是自主選拔中的特殊部分,與普通自主選拔不存在報名資格沖突。清華大學將發揮綜合性學科布局的優勢,為該計劃學生在所擅長的領域繼續探索提供豐富的成長土壤,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拔尖計劃”具體實施日期
11月21日起,學生可進行網上報名,并在12月15日前(以當地郵戳為準,建議使用快遞)將要求反饋的各類材料一同寄至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12月17日至18日,報名學生可在清華大學本科招生網查詢報名材料是否寄到,如有問題請及時與清華大學招生辦聯系解決。12月18日之后不再接收報名材料。清華大學招辦組織專家組審核報名材料,并于12月23日公布通過審核的學生名單。
還有哪些“計劃”常出現
復旦大學的“望道計劃”
除了上文提到的清華大學的兩大計劃外,復旦大學也于2010年起啟動了“望道計劃”。這項計劃最初是復旦在教育部“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俗稱“珠峰計劃”)框架下,在數、理、化、生等幾個理科基礎學科開始實施的。從2012年起,復旦依托“985工程”三期,進一步集中優質資源,將計劃的支撐學科擴展至文、史、哲和基礎醫學。預計這一計劃將成為涵蓋文、理、醫八大基礎學科,融合通識教育理念,具有復旦特色的綜合性“拔尖人才”培養平臺。
從2013年“望道計劃”的政策來看,該計劃旨在培養優秀本科生具備本專業領域較為深厚的理論知識,為優秀本科學生接觸某專業領域前沿研究成果搭建平臺。計劃實施后,將在校內形成系統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努力使參與計劃的學生成長為相關學科領域的領軍人物。
此外,據復旦招辦介紹,“望道計劃”培養平臺不另設基地班、專門小班,對學生實行自主申請、動態進出的管理方式。學生的日常管理、學習和生活仍和復旦大學本科學生通識教育體系相融合。
上海交大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計劃”
上海交大則與上海及全國多所中學聯手,打破了教育體系各階段之間的分割,將大學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理念和方式向中學延伸,在中學設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上海交大組織了一支百余人的教授隊伍,為中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提供支撐。這一由院士、國家級教學名師、“千人計劃”、“長江學者”、“973”首席科學家等大牌教授組成的“教授團”,將為中學生開設高水平講座,開設中學生自主特色實驗項目。“專家團”為科技班學生開設有物理、化學、生命、信息安全、機器人等專門系列課程和信息檢索、研究方法等工具課程。
基地班的學生經歷了這樣的培養過程后,眼光更加長遠,交大希望大學的一些人才培養方式前移到高中,學生探求科學知識的過程不要被高考指揮棒截斷,也希望通過建這個班,改變中學現有的培養模式,不再培養只會寫標準答案的學生。
上海交大率先在全國成立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基地,目前已與上海中學、交大附中、南洋模范中學、江蘇省常州市高級中學、天津市南開中學、寧波鄞州中學等十多所中學建立了長期的人才培養合作關系,共同建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同濟大學“苗圃計劃”
身在中學校園,也有機會接受大學教授的面對面指導,這就是同濟大學推出的“苗圃計劃”,攜手全國20所知名高中,選拔興趣特長突出、富有發展潛質的優秀高中生,實施中學與大學貫通式培養。
同濟大學把全國七省份的20所高中作為“苗圃計劃”首批試點中學,結合當地文化特色和經濟發展需要,相關學科專業進入中學設立基地,建立相關學科專業的興趣小組、實驗小組和特色班。對這些學科專業懷有興趣、有意愿深入學習的高一、高二學生經選拔后進入“苗圃基地”,同濟的教授、專家對學生開展能力訓練,引導他們的興趣進一步發展。入選基地的中學生也可利用假期或周末到同濟大學,參加創新訓練活動。
據介紹,進入“苗圃基地”的高中生接受訓練后,如果達到同濟制定的相關標準和要求,就可享受自主招生優惠政策。他們進入同濟后,在“苗圃基地”獲得的學分將受到學校認可,并有機會對接“4+M+3”本碩博貫通培養模式,或優先進入各類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清華大學率先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拔尖計劃”的實施辦法,同時公布了藝術特長生和高水平運動員招生簡章。近兩年,“計劃”一詞常出現于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政策中,有些家長和學生會迷惑這些計劃各自適應怎么樣的人群?在此周刊為你略數幾個常在自招中露臉的高校培養“計劃”。